合作交流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
【三下乡实践第八期】虚实赋能新文旅,且以“流量”焕城辉!

2025年08月05日 23:02


开封王婆”,不仅是一位“红娘”,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流量的文化现象。

这个暑假,我们走进开封万岁山武侠城,在网络与现实的交汇处,解码“流量”的真实走向。

我们是——“虚实赋能新文旅·且以‘流量’焕城辉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。

我们将论文成果带到实践中,用脚步丈量热点背后的数据逻辑,用眼睛观察虚拟流量如何落地为真实客流。

01热点现象的背后,是城市的“流量重构”

“王婆说媒”火爆出圈,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一跃成为全国热议的文化地标。但网络热度是昙花一现,还是城市品牌的长久赋能?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出发——

➢ 利用百度指数、抖音指数等平台追踪“虚拟旅游流”的变化曲线

➢ 分析热点事件前后的关注度、传播节奏与空间分布

➢ 探讨“流量从哪里来、又去了哪里”的机制逻辑

02实地调研,用“走进去”的方式发现答案

为了将数据转化为行动,我们走进万岁山——➢ 通过大数据,发放问卷及访谈,调研游客来源、浏览路径、消费倾向

➢ 深度访谈景区工作人员、本地商户,探讨景区的发展变换情况

➢ 用镜头记录下“流量背后”的真实面孔

从游客视角出发,我们不仅看到了“王婆”背后的流量密码,更读懂了城市文旅的韧性与可能。

03数字赋能,让“热点”成为“常态”

我们不仅做观察者,更是方案的提出者。结合万岁山武侠城发展现状,我们提出——

➢ 优化“网络热点 - 虚拟流量 - 实体客流”的转化路径

➢ 加强交通可达性与信息化引导能力

➢ 打造文旅融合闭环:热点运营 → 游客服务 → 品牌沉淀

我们相信:只有让热点“接得住、留得下、传得远”,文旅城市才能真正实现“流量焕城”。

04青春走进城市,实践赋能未来

在开封这座历史与现代交汇的城市,我们完成了一次特别的暑期调研。

我们不仅验证了学术模型,也锤炼了分析能力与社会责任感。我们将继续打磨形成相关实践报告,为更多沿黄文旅带城市旅游发展提供助力。

虚实结合,我们探索;

流量赋能,我们思考;

城市更新,我们在场;

这个暑假,让我们用脚步丈量数据,用实践探索发展密码。

05 团队感悟

23级旅游管理学硕张贤:在万岁山看“开封王婆”,镜头里她进行这说媒,镜头外游客跟着导航寻来打卡。忽然懂了,流量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把线上的热闹变成线下的烟火气。当屏幕里的笑声撞上景区里的吆喝,这虚实交织的劲儿,才是新文旅该有的模样。

24级旅游管理学硕韩霜:在浏览景区线上留言时,发现好多人是刷到王婆的段子来的。有人特意带着视频里的截图找同款场景。原来流量的密码,藏在这些具体的惦记里——不是求多少点赞,是让屏幕里的故事,能在现实里接上茬。

24级旅游管理学硕唐清:跟着团队探索万岁山爆火的流量密码,发现流量不是一阵风。王婆的“红娘”身份火了,景区里面也多了好多“NPC”的互动,让线上热度落地成可玩的项目。看着游客举着手机拍王婆“说媒”,又一头扎进武侠剧情里,忽然明白:能让人从“刷到”变“走到”,才是真本事。

24级职业技术教育硕士张国利:在景区观察了半个月,发现王婆的流量带火的不只是景点。连保洁阿姨都知道“万岁山的条条路都要扫干净点”。这哪是一个人的热度啊,是整个城市借着这股劲儿在使劲儿——流量像条纽带,把景区、商户、游客都串成了热闹的局。

24级MTA韩月娥:网上很多采访王婆的视频,她笑着说“我就是个说故事的”。可看着她手机里几万条“求攻略”的私信,还有游客特意来跟她拍同款视频,才发现:好流量得有根。王婆的根是开封的故事,是万岁山的武侠魂,虚的流量碰上实的文化,才能长长久久地活。

24级MTA李圆园:做流量数据统计时,注意到一个细节:王婆说媒的舞台,成了新打卡点。树下多了块牌子,舞台也变得更大。这小小的改动,把虚拟热度变成了真实体验。原来流量不是用来炫耀的数字,是能让游客多一份念想、多留一会儿的理由。

24级旅游管理学硕檀静:虚的流量要靠实的内容撑着。游客来不是看手机里的滤镜,是来见滤镜背后真真切切的城与景,这才是“焕城辉”的底气。

25级旅游管理学硕谢金玉:参与景区“流量转化”讨论会时,有人说“得一直追热点”,但更多人说“把景区自己的故事讲透就行”。后来看到开封王婆带火的不仅是万岁山,连开封的灌汤包、汴绣都被网友问起,才懂:流量的最高级,是让一个点的热,变成一整个城的光。

25级职业技术教育硕士胡明霞:调研那天,看到景区人员在直播里说“欢迎来开封,不止有我,还有千年的故事等着你们”。忽然觉得,我们解码流量,其实是在解码城市的可能性。当万岁山的武侠梦借着流量飞出去,当开封的名字被更多人念起,这流量啊,早就不是虚的,是真真切切让城市亮起来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