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4日下午14:30,我院“博士校友论坛”第2期在腾讯会议线上成功举行。本次论坛特邀我院2012级校友、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博士生张月作主题演讲,题目为“从黄河文旅到冬奥赛场:跨学科成长的可能性”。活动由旅游管理系主任张野副教授主持,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英钦以及程遂营、臧德清、肖建勇、段冰、王忠丽、周密、陈东丽、李昊等专业教师参会。

刘英钦副书记向校友张月介绍了学院近年发展概况,对张月参加论坛活动表达诚挚谢意,并代表学院颁发了博士校友论坛致谢状。张月博士分享了个人从黄河文旅到冬奥赛场的实践经历、从“文旅”到“体育”的学术跨界过程,并对母校的精心培养深表谢意。她在演讲中指出,大学生不要给自己设限,要注重多元化能力培养;要建立思维的工具箱,注重培养一些高度可迁移的核心能力,如调研设计能力、空间分析能力、文化解读能力等。她认为“实践是最好的老师”,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参与研究课题,掌握GIS、Python等实用技能,并通过竞赛拓展人脉和能力。她鼓励大家广泛阅读社会学、心理学等学科的书籍,坚持外语学习,应对跨学科研究的挑战。她总结指出:“旅游管理的‘杂而不精’恰是优势,它让我们具备多元视角,能在不同领域找到连接点。”



演讲结束后,程遂营、肖建勇、段冰等老师纷纷发言交流,对张月博士所取得的学业成绩予以充分肯定,就跨学科发展、科研项目育人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。张月博士提出:“学术跨界需要勇气,更需扎实的基础。每一次突破都源于对既有知识的深度挖掘与新领域的主动探索。”
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张月博士从“黄河文旅”到“冬奥赛场”的学术蜕变,也为文旅学子提供了跨学科成长的参考路径。正如她所言:“不设限的专业,不设限的人生——探索与创造,永远是学术之路的核心。”
张月,女,博士生,2012年至201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;2016年至2019年在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;2020年至今,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。在《旅游学刊》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《自然资源学报》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“新时代北京 2022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认同建构的效应和路径研究”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项目“以北京冬奥遗产保护利用为抓手助推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研究”等科研项目10余项。